News Center
National Service Hotline
古往今来,许多人为了解脱痛苦,成为心如枯木或孤傲冷僻的隐居者。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那些遁迹荒野、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居者们则很有可能属于回避型人格的人。在现代社会中,隐居者已很难找到一块清静的乐土,于是,他们往往关闭自己的心灵,不与他人做亲密接触,唯求自安。值得注意的是,渴望一种有意义的孤独与暂时的回避人世并非一种病态,相反,真正具有回避型人格的人并不敢深入到自己心灵的内部去,他们的回避带有强迫性、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点。
表现特征
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,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呢、心理自卑,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力应付。
成因
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。心理学家认为,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,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,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(如智力、记忆力、性格等)而产生的轻视自己、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。具体来说,自卑感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。
1、自我认识不足,过低估计自己
每个人总是以他认为镜来认识自己,如果他人对自己做了对自己较低的评价,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,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,从而低估自己。有研究发现,性格较内向的人,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高评价;在于他人比较过程中,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,这样越比越泄气,越比越自卑。
2、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
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,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。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,常觉得“我不行”,由于事先有这样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,就会抑制自信心,增加紧张感,产生心理负担,工作效果必然不佳。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,影响到以后的行为,这样恶性循环,使自卑感进一步加重。
3、挫折的影响
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,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,变得消极、悲观而自卑。
此外,生理缺陷、性别、出生、经济条件、政治地位、工作单位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。这种自卑心理若得不到妥善调适,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,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遇事回避的态度,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。
治疗
1、消除自卑感
(1)要正确认识自己,提高自我评价。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,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,须从改变认识入手。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,肯定自己的成绩,不要把别人看的完美无缺,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,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。要知道,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,自己身上也有优点。只有提高自我评价,才能提高呢自信心、克服自卑感。
(2)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,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。心理学家认为,自卑的人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有点,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。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、善于体谅人,不会与别人争名夺利,安分随和、善于思考、做事谨慎,一般人都较信任他们,并乐于与他们相处。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,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,而是使他们明白,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,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,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,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。
(3)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、自我鼓励,相信事在人为。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,不妨自己鼓励自己:“我一定会成功,一定会的!”或者不妨自问:“人人都能干,我为什么不能干?我不也是人吗?”如果怀着“豁出去了”的心理从事自己的活动,实现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,就会慢慢地培养起自信心。
2、克服人际交往障碍
回避型人格都存在着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,因此必须给自己制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。起始阶段的要求比较低,任务比较简单,以后逐步加深难度。例如:
第一周,每天与同事(或邻居、亲戚、室友等)聊天10分钟。
第二周,每天与他人聊天20分钟,同时与其中一位多聊10分钟。
第三周,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,找一位朋友做不计时的随意谈心。
第四周,保存上周的交友时间量,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,随意聊天,或家宴,或郊游。
第五周,保存上周的交友时间量,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、学术交流、技术交流等。
第六周,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,在公共场所尝试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。
一般来说,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,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。最好找一个监督员,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,并督促坚持下去。其实,第六周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,但作为治疗手段,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。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,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,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,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,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